學史力行 情系平武:燕京理工學院在四川震區支教支農十三載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5-18 10:33:48

點擊量:5186

  本網訊(黨委宣傳部 李家曾 任懷民 于夢圓)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5月10日,“5·12”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之際,黨委書記朱代春一行20人前往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開展了為期6天的黨史學習教育和“學史力行 情系平武”支農支教活動。中國教育電視臺對黨史學習教育和支教支農進行了跟蹤采訪報道。


黨委書記朱代春一行在平通中學參觀交流,圖為在“熱烈歡迎河北親人回家”
電子橫幅下合影

5月12日,燕理師生在四川平武與中小學師生和鄉親父老一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紀念日,正是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讓跨越一千五百公里的兩地人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讓燕京理工學院和平武結下了深情厚誼。2008年,震后兩個月,學校雷鋒連黨支部組建四川震區支農支教實踐團,首批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一行10人,經過近40個小時的路途顛簸,抵達余震不斷的河北對口支援重建地——四川平武縣開展支教支農活動。

百花盛放在五月,川冀結親十三載。十三年的支農支教是燕京理工學院辦學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十三年間,活動不斷發展創新,內容不斷豐富,涵蓋支農支教、敬老助幼和扶貧助困項目,已經成為學校發揮社會服務和教書育人職能的品牌活動,成為燕理師生恪守情系災區愛撒平武,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長期堅守;成為延伸紅軍小學紅色教育,發揚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紅軍精神的重要實踐;成為主動創新思想改變面貌,獻身教育事業鄉村振興的堅強助力;成為堅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培養大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和國家責任的持續行動。在平武這片熱土,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敢于勇立潮頭競逐時代,樹立了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傳承大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續奮斗中的一員。

黨史學習教育在平武

走進平武縣,在平南縣蘇維埃舊址,在紅軍后代劉子清老先生的志愿講解中,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探尋三圣廟和紅軍橋,實地研學,重溫入黨誓詞,感受紅軍當年的艱苦歲月。


師生黨員在平南縣蘇維埃舊址前重溫入黨誓詞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三十軍來到平南,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線,通過豐富多樣的宣傳形式,鼓舞人心的宣傳內容,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喚醒了廣大勞苦大眾,在平武山鄉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帶動群眾走上革命道路。


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三圣廟和紅軍橋研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當地標志性建筑三圣廟成為平武南部以及北川北部的紅色革命中心,當地群眾為感念紅軍將緊鄰三圣廟的松橋改名為紅軍橋。


師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綿陽市中共黨史宣傳教育示范點——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這所既是燕京理工學院連續支教十四年的小學,也是燕京理工學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一站,因為該小學依托鮮明的紅色教育特色獲授成為“綿陽市中共黨史宣傳教育示范點”,并且是平武縣授牌的第一所市級黨史宣傳教育示范點。13日,燕京理工學院紅色教育基地在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揭牌成立,進一步加深了兩校友誼。


燕京理工學院在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掛牌紅色教育實踐基地

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先后參觀了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校園和紅色文化暨校史陳列室。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于2014年2月掛牌成立,是平武縣唯一一所獲得命名的紅軍小學,堅持以全國紅軍小學的辦學宗旨為指導,將紅色文化貫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在陳列室,大家研學了紅軍在平南的革命歷史,了解了紅軍小學的建校歷史,感受到了紅軍精神在平武山鄉的傳承。

期間,學校黨委書記朱代春、思政教研部黃春梅副教授應邀,面向鄉鎮農村一線干部進行了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朱代春書記從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出發,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的改革發展任務,從其中的“亮點”“看點”與“特點”出發,結合鄉鎮一線干部實際工作進行了宣講交流。作為一名思政教師,黃春梅副教授運用所學理論,從提高鄉村干部的理論素養和工作使命感、責任感出發宣講了一堂“學史力行”課。

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后,黃春梅老師表示收獲很大,刻在石碑上的宣傳標語,紅軍后代講述的紅軍故事,證明了紅軍是為廣大農民爭取利益的軍隊;災區的重建和快速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寫照;大山深處修建的戶戶通水泥路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體現。她不僅自己深有感觸,激發自己的情感,同時表示要將這些材料編寫進教學案例帶到思政課堂。

助力鄉村振興在平武

13日,平武縣與燕京理工學院“紅燕平康”鄉村振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平通羌族自治鄉舉行。


平武縣副縣長王紹慧、燕京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代春代表政校雙方簽訂“紅燕平康”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

平武縣副縣長王紹慧、燕京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代春代表政校雙方簽訂了“紅燕平康”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平武縣農業農村局、教育體育局分別向學校贈送了“支農助農惠農 情系三農,人才興產業興 燕平同興”和“情系災區 支教十余載,學史力行 再譜振興篇”兩面錦旗。

平武縣農業農村局、教育體育局分別向學校贈送錦旗

王紹慧副縣長代表縣委、縣政府向燕京理工學院一直以來對平武的支持表示感謝,并希望燕京理工學院能夠繼續關注平武鄉村振興,建立長期友好合作機制,在教育、農業等領域實現人才、技術和資源開發交流合作。

黨委書記朱代春介紹,建黨百年之際,學校師生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感悟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與力量,將學史力行落到辦實事開新局上,他代表學校向平武縣政府和當地企業和學校對“學史力行 情系平武”支農支教主題教育實踐的支持、參與和多方協調表達了感謝,使得學校得以充分發揮高校優勢資源服務群眾辦實事,促進平武鄉村振興、教育振興。


平武縣與燕京理工學院“紅燕平康”鄉村振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現場

根據“紅燕平康”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學校在平武縣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參與農業農村發展,推銷農特產品方面發揮作用,在為蘇維埃紅軍小學、平通小學、平通中學等提供藝體師資力量和現代教育設施方面做出支持,在“紅燕平康”四方聯動,實現政、企、校、農多領域人才、技術交流合作方面貢獻智慧。


農特產品直播帶貨團隊在農戶家中調研

簽約儀式后,學校學工部門、傳媒學院、文法學院師生組建農特產品直播帶貨團隊,邀請北京專業抖音直播帶貨專業人員現場指導,進入養蜂農戶家中實地調研,搜集拍攝直播素材,制定品牌推廣和銷售方案。

直播團隊的學生骨干們在一線調研后收獲滿滿。廣播電視編導2006班原梓晴表示,將會盡己所能的讓平武老槽蜂蜜在線上線下傳播,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平武的特產和特色。社體1801班葉浩然在日記中寫道,參與其中才感受到鄉村振興并非一個簡單事情,這為廣大青年學生深入鄉村基層、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戶,更讓大家在服務農村、服務農業中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下一步,學校還將更廣泛的牽線搭橋,邀請河北省其他兄弟學校和企業派出更多優秀師生和專業人才繼續支持服務平武發展,讓平武和河北人民的深厚情誼結的更深更久。

蓄力山鄉教育在平武

抵達在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的第一時間,大學生支教志愿者們就走上課堂,開始了豐富多彩的支教課程,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豐富多彩的支教課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社體1804班張萬星開設的“閃耀足球小明星”足球課、“力挽狂‘籃’”籃球課培養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注會1807班孫傲雄開設的“精忠武魂”太極課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英語1805班于夢圓開設的“旗幟小小手”手工課和“天才畫家”美術課培養孩子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學前教育1803班劉璐開設的“‘音’為有你”、“舞動童心”音樂課、舞蹈課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美、舞蹈美。黨委書記朱代春和思政教研部黃春梅副教授也為同學們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和弘揚抗震救災精神主題教育課。


張萬星在給孩子們上體育課

馬上進入大四實習的張萬星,經過短短幾天的支教,決定留下來,將山鄉支教作為大四的實習工作。他說,當老師是兒時的夢想,如今夢想實現,卻顯得短暫,因此留下來,既是完成夢想,也是學習成長。支教中,他極大地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熱情和對體育課的渴望,他相信孩子們的表現不僅僅能夠帶動他上好每一節課,更能夠從精神上感染著他,學會克服一切困難。

在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學校推動設立“紅燕平康愛心公益基金”,并進行了愛心公益捐贈,幫助學生快樂成長。兩校還聯合發起“燕京理工學院-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校友節,確定每年5月12日所在的一周為校友聯誼日,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友活動。

從震后兩個月支起三張桌子補習語文、數學課程開始,到2010年增加英語、美術、手工課程,2012年增加音樂、舞蹈課程,再到2014年增加法律、武術、足球、籃球課程,以及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通過“云上支教”實現“一對一”授課,學校支教師生不斷根據小學教學需要更新支教內容。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學校邀請了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的學生們走出大山開闊視野,來到北京,完成了看天安門、游故宮、爬長城和在大學校園學習等人生的許多第一次。

通過十三年的支教支農,讓廣大師生目睹了震區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深刻地感受到了黨的偉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震區人民不畏艱難,重建家園的巨大勇氣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更加堅定了青年學生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的決心。這片曾經遭受地震災害摧殘的貧困山鄉,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支教小學孩子們的人生理想也從“放豬放羊”變成了“走出大山”,有的已經步入大學,參加支農支教的志愿者們許多已經走向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責任編輯:yjlgxy

熱門消息